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山西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调查统计分析
最新动态
山西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调查统计分析
2025-07-311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
2025年7月,山西省零售商行业协会对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1-6月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,调查企业数较上月增加3家。
调查显示:2025年6月重点企业销售额793354.21万元,同比微降0.01%,月环比增长11.94%;2025年1-6月重点企业销售额4228926.92万元,同比微降0.74%。

第一部分  销售分析

一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分布状况
本次调查的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主营业态分布为14个板块。其中药店板块9家、便利店板块4家、超市板块8家、百货板块5家、购物中心板块9家、网络板块3家、家电板块6家、汽车板块10家、手机数码板块8家、步行街板块3家、家装板块3家、酒水食品板块6家、户外运动1家、品牌专卖店1家。
汽车板块企业数量10家,占比13.16%;购物中心板块数量9家,占比11.84%;药店板块数量9家,占比11.84%;超市板块企业数量8家,占比10.53%;手机数码板块8家,占比10.53%。这五个板块的企业共有44家,占本次调查重点零售企业数量的57.89%。
二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6月份销售状况
2025年6月,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共计793354.21万元,其中汽车板块、购物中心板块、网络板块及超市板块的销售额共计556516.78万元,占比70.15%。
汽车6月销售164947.18万元,占比20.79%;购物中心6月销售额157052.75万元,占比19.8%;网络板块6月销售145910.71万元,占比18.39%;超市6月销售88606.14万元,占比11.17%。
(一)月环比情况
2025年6月,14个板块中有7个板块销售环比增长,上涨幅度前五名为手机数码、网络、家电、家装、药店。月环比下降的是户外运动、百货、品牌专卖店、购物中心、酒水食品、步行街、便利店板块。
手机数码板块涨幅最高,6月销售额33697.48万元,月环比增长158.65%;其次是网络板块,6月销售额145910.71万元,月环比增长77.94%;排在第三位的是家电板块,6月销售额42291.76万元,月环比增长74.83%;第四位的是家装板块,6月销售额11748.36万元,月环比增长35.74%;第五位的是药店板块,6月销售额42544.81万元,月环比增长27.34%。
本月环比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户外运动板块,6月销售额1280.85万元,月环比下降45.61%。下滑幅度第二位是百货板块,6月销售额23446.73万元,月环比下降36.08%;下滑幅度第三位是品牌专卖店板块,6月销售额736万元,月环比下降17.95%;下滑幅度第四位是购物中心板块,6月销售额157052.75万元,月环比下降15.57%;下滑幅度第五位是酒水食品板块,6月销售额15473.73万元,月环比下降14.9%。
超市板块6月销售额88606.14万元,月环比增长20.38%;汽车板块6月销售额164947.18万元,月环比增长3.35%;步行街板块6月销售额16200.85万元,月环比下降7.17%;便利店板块6月销售额49416.86万元,月环比下降6.09。
从月环比增长数值可以看出,国补政策对“以旧换新”产品销售的影响巨大,加上阶段性活动的影响,老百姓的消费力导向在政策的引导下显得尤为明显。

(二)月同比情况
2025年6月,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共计793354.21万元,同比下降67.87万元,同比微降0.01%。
分业态看,同比增长幅度最高的是网络板块,6月网络板块销售145910.71万元,同比增长99.23%;增长幅度排名第二的是步行街板块,6月销售16200.85万元,同比增长19.15%;家电板块同比增幅排名第三,6月销售额42291.76万元,同比增长17.49%。药店板块同比增幅排名第四,6月销售额42544.81万元,同比增长11.83%;同比增幅第五名为汽车板块,6月销售额164947.18万元,同比增长9.09%。
同比下滑幅度较大的是家装、购物中心、品牌专卖店三个板块。家装板块6月销售额11748.36万元,同比下滑82.13%;购物中心板块6月销售额157052.75万元,同比下滑22.76%;品牌专卖店板块6月销售额736万元,同比下滑40.84%。
汽车板块6月销售量10749台,环比增长25.08%,同比增长13.41%。销售均价15.35万元;月环比下降17.10%,同比下降3.81%。
从本年度的月同比逐月数据可以看出,节假日消费和阶段性政策出台对整个消费市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。
2025年1月受元旦春节的影响,月同比增长7.52%。2月迅速滑落,月同比增幅0.47%。3月家电、家装板块有“国补”政策的带动,销售回升,月同比增至7.79%。4月、5月销售稳定后有一定的回落。5月同比增长2.28%。6月份同比微降0.01%。
三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1-6月份累计销售状况
2025年1-6月份,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4228926.92万元,购物中心、汽车、超市板块销售额及占比仍居前三位。

其中购物中心1025964.12万元,占比24.26%;汽车板块845204.55万元,占比19.99%;超市571547.54万元,占比13.52%。这三个板块的销售占总销售的57.77%。
2025年1-6月份,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4228926.92万元,同比微降0.01%。
分业态看,网络销售同比增幅最高。1-6月销售额458304.73万元,同比增长70.11%;排名第二的为步行街,1-6月销售额96867.45万元,同比增长17.04%;第三名为家电板块,1-6月销售额130991.22万元,同比增长11.49%;第四名为手机数码板块,1-6月销售额158984.14万元,同比增长11.08%;排名第五的为汽车板块,1-6月销售额845204.55万元,同比增长8.87%。
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家装板块,1-6月销售61768万元,同比下降70.29%;其次为购物中心板块,1-6月板块销售1025964.12万元,同比下降14.13%;第三名为百货板块,1-6月销售206584.35万元,同比降幅10.73%。
酒水食品板块1-6月销售额113018.01万元,同比增长6.27%;药店板块1-6月销售额238700.28万元,同比增长5.4%;超市板块1-6月销售额571547.54万元,同比下降0.16%;品牌专卖店1-6月销售额9049万元,同比下降5.76%;便利店1-6月销售额299438.34万元,同比下滑3.8%;户外运动1-6月销售额12505.19万元,同比下降2.28%。
汽车板块1-6月销售量58126台,同比增长13.89%;销售均价14.54万元,同比下降4.41%。
四、商铺出租率情况
2025年6月山西省重点零售企业商铺出租率为84.18%,环比下降5.89%。2024年6月出租率为84.31%,同比下降0.15%。

第二部分  销售预期

五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对2025年7月销售额预测
在本次数据收集调查中,对2025年7月销售持看平状态的有36家,占比47.37%;持看涨状态的有27家,占比35.53%;持看跌状态的有13家,占比17.11%。看涨状态高于上月6.76%,看跌状态高于上月6.15%。持看涨乐观状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购物中心、步行街、手机数码板块,持看跌状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家装、百货、超市。 
从2025年各月的变化比例来看,看涨的企业呈螺旋式上升状态,看跌的企业呈曲线形逐渐下滑。这与政府在消费引导方面有着巨大的关系。

第三部分  投资计划

六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对2025年7月投资意向
76家重点零售企业对7月份的投资意向中,保持现状的有55家,占比72.37%;适度增加投资的有18家,占比23.68%;大幅增加投资的有3家,占比3.95%。
从本年度的持续追踪情况来看,多数企业持保守态度,可能受经济不确定性或资金压力影响。
保持现状,谨慎投资的企业比例在逐渐增加。大幅增加和适度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。虽然对销售预估持乐观状态,但是在追加投资方面还是非常谨慎。

第四部分  消费者信心

七、全省76家重点零售企业对消费者信心变化预估
2025年7月,全省监测的76家重点零售企业中,针对消费者信心预期呈现结构性分化:保持不变的有44家企业,占比57.89%;对消费者信心增强的有19家企业,占比25%;预期消费信心呈减弱态势的企业有13家,占比17.11%。
相比上月,对消费者信心预估减弱的企业由上月20.55%降至本月的17.11%,下降了3.44个百分点;保持不变的企业由上月的67.12%降至本月的57.89%,下降了9.23%;对消费者信心增强的企业由上月的20.55%增至本月的25%,增幅为4.45%。反映了企业对市场信心逐步增强。
从本年度的情况来看,企业对消费者的信心指数逐渐上升。持“增强”预估的比例由年初的15.56%增至本月的25%。持“减弱”预估的比例由年初的35.56%降至本月的17.11%。
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88,比4月87.8微增0.2。本年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缓慢上升状态。

第五部分  现状分析

八、在本次调查中可看出,企业集中面临的现状:
1.市场竞争白热化
商业地产、零售、家电等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,新兴业态(如奥特莱斯、邻里中心)分流客源。 
线上电商通过低价策略(如百亿补贴)冲击实体价格体系,导致盈利能力下滑。
2.消费需求持续低迷
居民消费意愿减弱,客流量与客单价双降,部分行业(如烟酒、家电)大单品销量严重下滑。 
消费习惯转向线上,实体店客流转化率低,且消费降级趋势明显。
3.经营成本压力剧增
硬件改造成本高(如商场外立面升级),改造期间商户歇业导致现金流断裂风险。 
物流追溯体系建设、营销推广费等刚性支出增加,而国补垫资、政策回款周期长加剧资金压力。
4.政策与外部环境挑战
行业监管趋严,补贴政策频繁调整(如以旧换新规则),影响企业战略稳定性。 
交通配套不足(停车难、拥堵)、外广场小商贩扰乱经营环境,降低消费体验。
5.内部运营瓶颈
用工困难(招聘难、员工流动性大),制约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。 
招商难度加大,出租率下滑,创新力不足导致业态升级缓慢。

第六部分  措施建议

九、关键应对措施
1.优化竞争策略,强化差异化
商业综合体可打造主题化场景(如沉浸式体验区),避开同质竞争;家电零售业推动"产品+服务"捆绑模式(如延保、上门清洗)。 
建立区域价格联盟,避免恶性价格战,维护行业利润空间。
2.激活消费动能,提升转化率
借势政府消费券、以旧换新政策,设计"折上折"活动;针对消费降级推出高性价比子品牌或定制款。 
布局社区店、快闪店贴近客群,通过会员分层运营(如高净值客户专属服务)提升客单价值。
3.降本增效与资金管理
采用分阶段改造策略,联合商户共担成本;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(如场地租赁联营)。 
推动供应链金融工具加速国补回款,设立政策波动应急资金池。
4.政策应对与外部协作
组建行业政策研究小组,提前预判调整方向;联合商会推动政府优化补贴落地效率。 
与交管部门协作改善商圈动线(增设临时停车区),联合城管清理违规摊贩。
5.内部能力升级
推行"合伙人制"、"技能晋升通道"提升员工留存率;引入灵活用工平台缓解旺季人力缺口。 
通过数据中台分析客流轨迹,优化店铺布局与导流设计(如热点区域放置爆款)。
十、综合性建议意见
短期破局:
紧抓政策红利窗口期(如消费品以旧换新),联合政府、平台、商户三方资源推出"消费复苏计划",通过补贴杠杆放大活动声量,快速提振客流。 
中期转型:
业态创新:商业地产探索"社交化第三空间"(亲子+餐饮+文创),家电零售增设智能家居场景体验区。 
渠道融合:实体店强化"线下体验+线上复购"闭环,利用企业微信、社群运营沉淀私域流量。
长期韧性:
数字化基建:部署AI客流分析系统,动态调整营销策略;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降低库存成本。 
政策适配机制:设立专职政策研究岗,定期输出行业风险简报,提升战略灵活性。
核心提示:企业需从"被动应对"转向"主动适配",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升级契机,尤其注重消费行为研究与政策资源整合,方能在逆周期中构建可持续竞争力。

第七部分  企业对促消费建议

企业对我省促消费工作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财政支持、政策优化、活动组织、基础设施改善和市场监管等方面。
具体包括:
财政支持方面,如发放政府消费券、提供税收优惠、加快国补资金回款;
政策优化方面,如简化以旧换新规则、减少行政审批负担、优化营商环境;
活动组织方面,如政企合作举办大型促销活动、在商业综合体举办招聘会或比赛;
基础设施方面,如改善周边交通、增加停车便利性;市场监管方面,如规范流动商贩、打击职业打假行为。
此外,企业还呼吁加强融资支持,如提供低利率贷款,并针对特定行业(如家电、汽车)推出专项促销政策。
为全面提升我省促消费工作成效,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施策:
1、优先建立资金快速回款机制和简化审批流程,减轻企业流动性压力;
2、扩大消费券覆盖范围和宣传力度,结合常态化补贴政策刺激消费欲望;
3、强化市场监管,通过平衡权益机制规范市场行为;
4、加强部门协调,推动政企合作举办多样化活动,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消费便利性。
同时,针对重点行业制定专项扶持政策,如家电以旧换新或汽车促销,并确保政策细则清晰、落地高效,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需潜力。

END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